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2021年度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6-07
来源: 办公室
一、学科总体概况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现有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固体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两个二级学科。学位点成立于1990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地球物理学及其相关方向的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学位点始终秉承理论创新、技术原创的培养理念,以促进地球物理学科发展为主攻方向。
多年来,学位点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截止2021年底,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其中,10人为博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比90%,具有正高级职称导师占比57%,拥有留学经历导师占比60%。学位点目前在校研究生44人,均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21年研究院共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5人;2021年共授予学术型硕士学位13人。
二、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位点作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平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中党的建设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致力为应急管理事业做贡献为己任,打造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全面推进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改革,提升研究生政治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
学位点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通过强化顶层设计,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担负起带头示范的作用,形成党委书记总体抓、分管领导牵头抓、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具体抓、导师落实抓的整体布局,明责任、抓关键,建立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提升思政工作效果。学位点依托各研究中心党支部,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平台,针对研究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本年度组织青年理论小组研讨10次,开展“汲取精神滋养,凝聚起新时代青年的磅礴力量”主题征文活动、“庆百年华诞·颂百年辉煌”读书交流和毕业季福袋设计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团委先进青年组织作用,将研究生团员编入学生团支部,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引导。
加强研究生思政队伍建设。通过优化队伍结构,选聘研究生导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全面提升工作队伍水平,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作用,着力打造政治过硬,坚强有力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力量。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了院党委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优化了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教学、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和学生会等的管理,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学位点坚持制度建设先行,严格落实研究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等若干制度文件,从师德师风建设、导师选拔培训、教学质量督导、教育培养规范等方面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位点研究生培养采取院内外授课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一年级期间在国科大研修基础理论课程。本年度学位点结合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要,与国科大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对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有针对性的引导研究生选修与自然灾害防治相关的课程,健全研究生对地球物理学科及自然灾害防治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认知。
学位点持续优化导师梯队,把导师政治素养放在首位,从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等方面整体调控导师队伍结构,形成政治素养过硬,人员层次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导师队伍,继续提升学位点学术培养质量,加强学位点可持续发展力培育。
学位点将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导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日常定期督导做到实时、全方位掌握研究生培养进程、了解培养状态,并按照时间节点,通过组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全程监督,全过程把控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点建立健全导师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约束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项行为,预防滥用权力异化师生关系。针对研究生培养特点,面向研究生导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强化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发挥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营造融洽师生关系。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课程设置改革方面,学位点完成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了课程体系,院外授课阶段引导研究生选修与自然灾害防治相关的课程,院内培养阶段,更有针对性加强地球物理学专业在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空间信息、城市灾害等领域的结合与应用。
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学位点着力推行导师专业化、国际化、年轻化。本年度新增选的8名导师中,2人为高层次引进人才,6人为“80后”青年导师,7人为博士研究生,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本年度选派1名青年导师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出国访问项目,现有导师梯队日趋合理。
科学研究方面,学位点鼓励导师及研究生主攻自然灾害领域核心科学问题,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瞄准自然灾害科学技术的国际前沿领域,结合学科自身优势,开展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本年度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联合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其他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5篇,其中SCI收录65篇;出版专著3部;批准软件著作权26项;获国家专利6项。其中本学科研究生共计发表论文近20篇。
院校合作方面,本年度学位点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办学。利用高校学科覆盖面广,课程门类多等优势办学资源,结合研究院专业科研能力强,科研资金充足等优势,为我院研究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选择、更前沿的科研指导以及更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本年度研究院与多所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协议。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学位点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鼓励海内外优秀导师走出去、引进来,学位点通过国际项目合作、举办多学科领域国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会等,打造学科交叉的开放复合型合作交流平台,实现科技互通,学术成果共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虽然出国交流及邀请国外专家来访受到一定影响,但我院科研人员、研究生与国外专家学者的线上交流始终保持畅通,国际合作项目及学术交流稳步推进。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本年度本学科的教育质量总体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生生源质量总体有所提升。2021年报考本学科的研究生人数17人,实际录取15人,其中双一流高校的生源数有所增加。
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总体提高。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科方向契合度稳步提升,切合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同时更具科学性,能够较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本年度学位点研究生共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论文2篇。
研究生就业质量整体提升。本年度毕业的13人中,5人考取博士继续深造, 其余8名毕业生75%签约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工作。
六、改进措施
学位点将在夯实既有基础上,继续深化地球物理学学科建设,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做到研究生管理要点全覆盖,管理规范透明。二是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多措并举,全方位、多渠道吸引优质生源报考,稳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三是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研究生课程选修、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四是加强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导师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与督导。五是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把控,进一步拓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生科研视野,加强论文质量抽查,进一步提升学位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