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星(兼职导师)
姓名 |
杨继星 |
职称 |
正高级工程师 |
![]() |
性别 |
男 |
学位 |
博士研究生 |
|
电话 |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 A511 |
|||
简历: 杨继星,男,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规划发展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2002年09月-2006年07月,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本科、学士; 2006年09月-2011年06月,北京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生、博士; 2011.07起,历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应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应急信息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规划发展部副主任(牵头负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2024.06-至今,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规划发展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
||||
任职: 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华北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 国内学术期刊《安全》第一届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 北京化工大学兼职博士校外导师 |
||||
研究方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 |
||||
学科类别:地球物理学070800-03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
||||
承担项目情况: 1、数字化标准辅助决策系统研发及试点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年12月-2024年11月,课题负责人; 2、自然灾害大数据综合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年9月-2023年10月,课题负责人; 3、城镇突发事件趋势分析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4月-2017年12月,课题负责人; 4、森林草原火灾现场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11月-2026年10月,专题负责人; 5、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感知与传输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年7月-2021年6月,专题负责人。 |
||||
获得奖励: 1、应急现场协同感知与融合推演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市人民政府二等奖、排名第5、2024年; 2、应急医学救援复杂环境信息感知与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推广、北京市人民政府二等奖、排名第5、2023年; 3、应急管理现场指挥通信保障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电子学会一等奖、排名第4、2022年; 4、基于人工智能的危险化学品多维数据融合和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二等奖、排名第1、2022年; 5、基于分布式缓存网络的高可靠应急通信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一等奖、排名第10、2021年; 6、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检测预警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一等奖、排名第13、2021年; 7、基于云服务的实时分析型内存数据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上海市人民政府一等奖、排名第12、2017年; 8、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集成融合平台、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二等奖、排名第5、2015年。 |
||||
代表论著: 1、Research on Monitoring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of Hazardous Chemicals Based on Converged Communication、2020年04月; 2、Analyze the Research of Internet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onverged Communication、2020年07月; 3、Design and lmplementation of lntelligent Analysis Equipment for Non-Coal Mine Safety Risk Based on Edge Computing、2023年10月; 4、Research on Urban Safe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trategy for Coupling Scenarios of Natural Disaster and Accident Disaster、2023年11月; 5、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研究与应用探索、2023年11月; 6、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Practical DecisionMaking and Commanding Platform for Emergency Rescue、2021年08月; 7、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Route Planning Method based on 3D Model、2021年08月; 8、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Rapid 3D Modeling Technology based on UAV、2021年08月; 9、特大城市暴雨灾害断链推演与应对方法研究、2023年03月。 |
||||
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1、一种智能物联网关及数据传输方法(发明专利)、ZL 2019 1 1072140.9、2021年11月12日; 2、一种智能分析系统(发明专利)、ZL 2019 1 1071558.8、2022年3月4日; 3、智能任务分配系统及智能任务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发明专利)、ZL 2019 1 1072828.7、2022年4月5日; 4、一种应急调度指令执行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发明专利)、ZL 2021 1 0901952.0、2023年1月3日; 5、一种面向应急救援的数字战场实战指控平台及架构(发明专利)、ZL 2022 1 1724381.9、2023年9月1日; 6、无人机机载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ZL 2022 1 1735733.0、2023年9月5日; 7、一种支持精准融合预警的物联网关设备处理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ZL 20231 1117490.9、2024年5月; 8、数字战场实战指控平台V1.0、2022SR0019297(软件著作权)、2022年1月; 9、数字战场移动指挥APPV1.0、2022SR0019298(软件著作权)、2022年1月; 10、数字战场实时三维建模系统V1.0(软件著作权)、20222SR0371828、2022年3月; 11、数字战场全要素物联感知系统V1.0(软件著作权)、20222SR0371829、2022年3月; 12、数字战场融合指挥调度系统V1.0、2022SR0379529(软件著作权)、2022年3月; 13、数字战场可视化辅助决策系统V1.0、2022SR0379530(软件著作权)、2022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