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姓名 |
李兵 |
性别 |
男 |
|
职称 |
助理研究员 |
学位 |
博士 |
|
电话 |
010-62842627 |
传真 |
010-62842627 |
|
邮箱 |
bingli@ninhm.ac.cn |
邮编 |
100085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安宁庄路1号 |
|||
工作经历: 1.2020/8-至今,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质灾害中心,助理研究员; 2.2012/10-2020/8,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2.2007/07-2012/10,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室,研习员; 3. 2007/07-2008/10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室,见习研习员。 学习经历: 1.2015.09-2022.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博士; 2.2011.09-2013.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质工程,硕士; 3.2003.09-2007.07,山东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
|
||||
学术兼职: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测试委员会委员
|
||||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地应力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地应力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地应力测量方法与理论的研究。 |
||||
主要学术成果:
通过整合地应力测量数据与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厘定了不同深浅部应力状态下的强震危险性,并构建了深浅部应力响应模型。该模型为解决近断层地应力异常特征的科学争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近断层不同应力状态对应的地震危险性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
结合历史地震数据与近断层地应力测量结果,提出了基于浅部应力状态评估断层发震能力的应力状态-震级方程,为工程区断层发震能力的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框架,并构建了应力积累过程中的发震能力解释模型,拓展了地应力测量技术在能源开发和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自2019年起,负责了龙门山断裂带大邑地震空区的近断层地应力原位重复观测研究。该研究准确评估了大邑地震空区的强震危险性,并得到2022年6月1日芦山M6.1地震的实证验证(文章在震前3个月预发表),为基于地应力评估地震危险性的方法提供了完整的证据链,包括震前评估、实际震例验证以及震后地应力测量。
率先在野外观测到中强震前后原位地应力状态的变化特征,为地震前后应力变化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科学认识,这对于地震预测和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
目前正在进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以及套芯三维应力解除理论的研究;完善基于浅部应力状态定量评估断层发震能力的方法,地应力在地壳稳定性中的评价。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纵向课题 1. 中国地震局行业专项:水压致裂法原地应力测量技术标准研究,2011.02-2013.12,参加; 2. 国土资源部: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标定技术研究-现场地应力测量与台站建设,参加; 3. 所长基金: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地震空区的地应力状态及稳定性研究,2019-2022年,在研,负责。 4. 川藏铁路沿线灾害与灾害链成灾积累、风险识别及综合防控技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研,项目骨干,2022-2024。 5. 深部应力探测关键技术与实验,专题负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2028. 横向课题 1. 郑万铁路河南、湖北省界至万州段隧道深孔地应力测试 2. 高速铁路东北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速铁路线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3. 高速铁路云南广通至大理高速铁路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4. 国家长沙至昆明高速铁路线林家屋脊隧道的地应力测量 5. 丰宁水电站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和套芯解除压磁地应力测量的 6. 乌弄龙水电站水压致裂三维地应力测量和套芯解除法地应力测量 7. 吉林省引松供水工程的地应力测量 8. 沂蒙抽水蓄能电站的地应力测量 9. 高速铁路云桂线昆明段的地应力测量 获奖及荣誉: 2009年10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防震减灾成果二等奖,排行第三。 2018年1月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成果三等奖 代表论著: 1. Li B , Xie F , Huang J , Xu X , Guo Q et al. In situ stress state and seismic hazard in the Dayi seismic gap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22:1-11.(SCI) 2. 李兵, 谢富仁, 黄金水,徐锡伟,郭啟良等. 龙门山断裂带大邑地震空区地应力状态与地震危险性[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2, 52(7):10. 3. 李兵,郭启良,姜大伟,丁立丰,王建新,许俊闪,王显军. 汶川和芦山地震前后浅部应力对深部应力的响应及地震危险性分析[J]. 地质学报.2022.(EI)网络优先发表。 4. 李兵, 丁立丰, 郭启良,姜大伟,谢富仁. 2015年金口河MS5.0级地震前地应力状态及动力学背景分析[J]. 地质学报, 2020, 94(8):2500-2508.(EI) 5. 李兵, 王建新, 王显军,丁立丰,郭启良. 贵州东南部榕江加里东褶皱带内的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及构造分析[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 025(006):1048-1057. 6. 李兵,丁立丰,王建新,侯砚和,谢富仁.山东蓬莱近海岸的地应力状态及断层稳定性评价[J].地质力学学报,2019,25(4):459-466. 7. 李兵, 李兵岩, 张策,等. 广西盆地东北部的地应力分布特征[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a01):3475-3484.(EI) 8. 李兵, 郭启良, 王建新,等. 蒙山断层地应力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14, 35(s2):501-507. (EI) 9. 李兵, 车金虎, 马裕凤, 等, 2017. 鲁南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闪长岩体内的地应力测量[C].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1): 185–194. 10. 李兵, 2016. 甘肃某水电站的水压致裂三维地应力测量[C].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 39–51. 11. 李宁, 李兵, 王强,汪筱林. 恐龙蛋壳在外力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意义[J]. 古生物学报, 2015(2):158-164.(CSCD) 12. 王建新, 张策, 郭啓良,李兵等. 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井下水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a02):3971-3976.(EI) 13. 王子豪,宋川,胡杰,陈征,李兵.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思考建议[J].中国应急管理,2022,(08):46-47. 会议论文 14. 李兵. 金口河Ms5.0级地震前震中区的深孔地应力测量.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7. 15. Li Bing, Guo Qi-liang, Ding Li-feng, Xie Fu-ren.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stres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Guizhou Plateau, China.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 2017. 16. Li Bing, Huang Jinshui, Xie Furen. In-situ Stress State and Seismic Hazard in Dayi Seismic Gap of Longmen Shan Thrust Belt. EGU.2022. 学位论文 17. 李兵,2013.怒江断裂马吉-松塔段地应力状态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8. 李兵,2022.龙门山断裂带大邑地震空区地应力状态与地震危险性[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学专利 19. 李兵,丁立丰,王建新.单一钻孔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计算软件,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2017. 20. 李兵, 郭启良, 丁立丰, 2022. 一种评估地震危险性的方法: ZL 2021 1 0227231.6[P]. 发明专利。 21. 王显军,李兵,郭启良,张志国.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井下封隔系统高压密闭模拟舱。 22. 张策, 李兵, 侯砚和,等。一种用于地应力测量的测向装置。CN203929058U[P]. 2014. 23. 李兵等,2024。一种基于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评估活动断层发震能力的方法。ZL 2022 1 1326097.6[P].发明专利。 行业标准 24. 郭啟良,杨树新,丁立丰,王成虎,李兵 等, 2018. 原地应力测量水压致裂法和套芯解除法技术规范[S]//DB/T 14-2018. 翻译论文 25. Francois H.Cornet, 李兵翻译, 郭啟良校对. 利用钻孔中的水压试验可靠地确定原地全应力[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16(1): 1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