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习近平

刘爱春

姓名:

刘爱春

性别: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硕士

电话:

010-62845822

传真:

010-62845822

Email

liuaich@126.com

邮编:

100085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安宁庄路7

更多信息:

简历:

刘爱春 男,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研究员。

1989-1994,防灾科技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

1994-2003,安徽省地震局,台长,主任

2003-2006,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2006-2018,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高工

2018-至今,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中心,高工,研究员

2013    硕士生导师

任职:

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分会理事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新材料与能源应用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光学学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光纤传感及先导传感技术、地球物理场观测技术、人工智能与灾害监测预警应用研究。

学科类别:

地球物理、光学工程

承担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一级项目, DD20190306, 海南江东新区活动断层位移测量, 2019.01 -2021.12, 负责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项目, ZDJ2020-26, 重大铁路廊道深井光纤立体综合观测-康定段示范应用, 2020.01-2021.12, 负责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项目, ZDJ2018-23, 地质灾害智能精准监测预警新技术与示范应用, 2018.01-2021.12, 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4182 “基于光纤光栅的精密地震形变传感器的研制”,2014.1-2017.12,负责;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51003)“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研制”,2015.1-2018.12,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4109 “基于光纤光栅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研制”,2011.1-2013.12,负责;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项目(ZDJ2017-25)“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及新型传感器研究”,2017.1-2019.12,子课题负责;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项目(ZDJ2011-02)“强震短临跟踪监测设备的实用化研发”,2011.1-2013.12,负责;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09-12)“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的集成技术研究”,2009.6-2010.5,负责;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07-16)“地下流体流量观测技术研究”,2007.7-2008.6,负责;

三峡移民局项目“云南省绥江县地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方案设计”,2009.11-2011.12,负责;

中石化建设项目“新疆独山子地震前兆台网建设“,2007.11-2010.9,子项目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872209)“震后应急中地震诱发滑波与地震动参数关系应用研究”,2009.1-2011.12,参加;

中国地震局十五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政务系统部署联调”,2007.1-2007.12,参加;

地震行业专项(20070819)“地下流体观测方法技术标准研究”,2007.1-2010.12,参加;

承担主要工程项目情况:

重大工程隧道跨断裂带地震灾害安全性监测,2019-2021

中铁四局公司的“海南地下管廊建设”项目之“地下管廊智能监控平台”,2017-2018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140万方商业储备库项目“安全监控系统”项目,2018

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1000万吨炼油800万吨乙烯项目“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项目,2016-2019

成都交通项目“成都城市立交桥安全监测系统”,2016-2017

福建龙岩石崆山大桥健康监测项目“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2016

高速公路隧道监测“分布式光纤传感与智能监控”,2015

西气东输上海段结构健康监测“分布式光纤传感与智能监控”,2015

澳大利亚铁路Wollongong桥梁监测,2008

获奖及荣誉:

    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获地壳应力研究所防震减灾成果三等奖

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代表论著:

[1].    L. Aichun, F. Wenjuan and F. Lianglong,2020,“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ligent Network Systematic Multitasking Observation System”,Journal of Sensors

[2].    吴利军,刘爱春*,田 明,李函谷,史晓宇,北京沙河观测井水温地震异常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403):69-75.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3.011.

[3].    Liu, A. C. ,  Fan, W. J. ,  Bao, Y. ,  Fan, L. L. , &  Liu, G. Z. . (2021). Optical bistability and multistability in a graphene Quantum system.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 21295-305

[4].     Liu A,Karim F, et al. Design of a 1 × 2 novel optical switch based on polarization converters and splitters[J], Photonic Network Communications, 2020, 40(2).

[5].     Liu Aichun, Keivan, et al. Bilaterally flexural vibrations and instabilities of moving piezoelectric nanowires with surface effect[J],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Plus, 2020, 135(2):1-29. https://doi.org/10.1140/epjp/s13360-020-00144-x

[6].    Liu A,Fan W,Fan L. A High Sensitive Borehole Strainmeter based on Fiber Bragg Grating[C],2018 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 (ACP). 2018, pp. 1-4.doi: 10.1109/ACP.2018.8596183.

[7].    罗楠,刘爱春*,张春鹏,范良龙等.2018.怀来地区多层位地温变化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838(4):433-436DOI: 10.14075/j.jgg.2018.04.020

[8].    梁晨,刘爱春*,范良龙,刘永强等. 2017. 基于FBG的钻孔应变传感器研制. 光电子•激光. 28(10):1055-1060DOI: 10.16136/j.joel.2017.10.0463

[9].    刘爱春,李杰飞,周振安等. 2014. 基于DOS的实时多任务网络化综合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球物理学进展. 29(3):1406-1411DOI: 10.6038/pg20140356

[10].刘爱春,王秀英,周振安,李阔. 2011. 基于GPRSAPN无线网络技术在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26(1):376-379DOI: 10.3969/j.issn.1004-2903.2011.01.046

[11].刘爱春,王秀英,周振安,刘耀炜,李阔. 2011. 嵌入式网络化综合观测仪器的研究与实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19(1):234-236DOI: 10.16526/j.cnki.11-4762/tp.2011.01.062

[12].刘爱春,周振安,刘耀炜,李阔. 2010. 基于网络化嵌入式综合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仪器仪表学报. 31(8):84-88

[13]. 刘爱春、周振安、刘耀炜、李阔.2010.地下流体综合观测集成技术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0(5):156-159

[14]. 刘爱春、王秀英、周振安、李阔.2010.APN技术在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中的应用.自动化与仪表.25(10):20-23

[15]. 刘爱春、周振安、刘耀炜等. 2007新型数字化微流量观测仪的研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7(6):115-118

[16].  周振安、黄锡定、刘爱春.2007.《地震台站公用技术》(试用本).地震出版社

科学专利:

[1].    发明专利名称:一种基于曲边三角形的高精度光纤光栅形变传感器,专利号:ZL 2017101601678,发明人:刘爱春,梁晨,周振安等. 发布时间:2019.7.12

[2].    发明专利名称:基于低熔点玻璃焊接的光纤光栅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专利号:ZL201310017991.X,发明人:刘爱春,马晓川,周振安等. 发布时间:2015.2.4.

[3].    发明专利名称:基于称重法的质量流量计,专利号:ZL201110147057.0,发明人:刘爱春,周振安,马晓川等. 发布时间:2012.12.26.

[4].    发明专利名称:工作于高、低温的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专利号:ZL 200810105788.7,发明人:李阔,周振安,刘爱春,王秀英等. 发布时间:2009.10.26.

[5].    发明专利名称:光纤光栅温度增敏传感器新设计方法和制作工艺,专利号:ZL 2007101789471,发明人:李阔,周振安,刘爱春,王秀英等. 发布时间:2008.12.26.

[6].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深井地电测量电极,专利号:ZL 201820225080.4,发明人:王同利,刘爱春,崔博闻等. 发布时间:2018.2.8

[7].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分辨率可调光纤光栅拉力传感器,专利号:ZL 200920172879.2,发明人:李阔,周振安,刘爱春,王秀英等. 发布时间:2010.8.26.

[8].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易耦合光纤光栅应变传感,专利号:ZL 200920164256,发明人:李阔,周振安,刘爱春,王秀英等. 发布时间:2010.6.28.

[9].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易耦合光纤光栅应变传感,专利号:ZL 200920164256,发明人:李阔,周振安,刘爱春,王秀英等. 发布时间:2010.6.28.

[10].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易耦合光纤光栅应变传感,专利号:ZL 200920164256,发明人:李阔,周振安,刘爱春,王秀英等. 发布时间:2010.6.28.

[11].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内嵌式双金属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专利号:ZL 201020203025.9,发明人:李阔,周振安,刘爱春,王秀英等. 发布时间:201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