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习近平

谢卓娟

姓名:

谢卓娟

性别:

职称:

副研究员

学位:

博士

电话:

010-62846722

传真:

Email

xiezhuojuan@sohu.com

邮编:

100085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安宁庄路1

简历:

谢卓娟,女,1984年生,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01年—2005  中南大学 测绘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6年—2009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固体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

2014年—2020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35201311 赴美国肯塔基大学、肯塔基地质调查局交流访问学习

工作经历:

20097月—20126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研习员

20127月—20161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611月—今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副研究员

任职:

1)  陕西省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审查专家

2)  天津市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审查专家

3)  辽宁省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审查专家

4)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审查专家

5)  贵州省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审查专家

6)  贵州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工程地震学专业方向特聘专家

7)《防灾减灾学报》首届中青年编委

8)《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第一届青年编委

9)《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第一届青年编委

10)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1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韧性减灾与应急专委会委员

12)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1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会员

14)防灾科技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

15)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从事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方法和应用研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理论方法与综合防控等研究;并从事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实践应用。

学科类别:

固体地球物理、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重大铁路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理论方法与综合防控, 2021/12-2024/11144 ,负责;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专题:我国海域及邻近统一地震目录编制技术(2017YFC1500402-01),2018.1-2021.643.9万,负责;

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地震活动性参数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性(8164065),2016.1-2017.12,负责;

4.中国地震局专项课题: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法律制度研究(201603),2016.1-2016.12,负责;

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滇西南地区b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相关性研究(ZDJ2013-05),2013.1-2015.12,负责;

6.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区带的现代中小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ZDJ2010-20),2010.6-2011.5,负责;

7.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滑坡灾害链风险区划方法与示范(ZDJ2021-12),2021.9-2024.12,参加;

8.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川藏铁路交通廊道沿线精准地震动参数区划研究(ZDJ2020-09),2020.1-2022.12,参加;

9.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于鲜水河断裂带特征地震的地震动预测研究,2015.1-2017.12,参加;

10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海域强震构造判断及海域工程抗震设防技术综合研究(200708055),2007.07-2010.06,参加;

11.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与基础图件编制-综合等震线图编制,2007.07-2008.02,参加;

12.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与基础图件编制-地震目录编制与震中分布图编制,2007.07-2009.07,参加.

承担的部分科技服务项目:

1. 北京市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南口至光华路段)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24-2025,项目负责人,105.

2. 莆田市八二一街上跨杭深线和新建福厦铁路涉铁段立交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22,项目负责人,46.

3. 青海宁木特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23,项目负责人,40.

4. 山西垣曲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22,项目负责人,35.

5. 陕西省引汉济渭二期渭河管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20,技术负责人.

6. 陕西省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浐河渡槽、灞河管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20,技术负责人.

7. 新建北京至唐山城际铁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16,技术负责人.

8. 新建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城际铁路(宝坻-滨海新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16,技术负责人.

9. 西藏那曲河江达水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2016,技术负责人.

代表论著: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

[1] Qidong Li, Zhuojuan Xie*.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b-values before the 6.8 magnitude earthquake in Luding, Sichuan, China, on September 5, 2022. Acta Geophysica.2024.72(6):3957-3974.

[2] 李其栋,谢卓娟*,周懿国. 川西地区中强震前后b值异常特征研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4.45(6):28-38.

[3] 李其栋,谢卓娟*. 基于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广东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地震研究,2024(2).212-222.

[4] Zhuojuan XieYuejun LyuXinwei Li.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the b-value Prior to the 2021 Luxian MS 6.0 Earthquake in Sichuan, China. Geomatics, Natural Hazards and Risk,2022. 13(1):934–948.

[5] Zhuo-Juan XieShan-You Li, Yue-Jun Lyu Wei-Jin Xu, Yu-ling Zhang. Empirical relations for conversion of surface- and body-wave magnitudes to moment magnitudes in China’s seas and adjacent areas.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21.25:213-233.

[6] 谢卓娟,李山有*,吕悦军,徐伟进,张愉玲. 中国海域及邻区统一地震目录及其完整性分析.地震地质,2020424:993-1019.

[7] 谢卓娟,吕悦军,方怡,张愉玲. 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343):0961-0968.

[8] 谢卓娟,吕悦军,方怡,史丙新. 京津冀地区地震重新定位及其与活动断裂的关系.地震,2017373):72-83.

[9] 谢卓娟,吕悦军. 渤海地震构造区空间分布函数的确定.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312):0614-0621.

[10] 谢卓娟 , 李山有 , 吕悦军. 滇西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b 值空间分布特征.地球科学,20154010):1755-1766.

[11] 谢卓娟,吕悦军,兰景岩,. b值和V4的统计分析及其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地震研究. 2013,36(1):86~92.

[12] Xie Zhuojuan,Lv Yuejun,Peng Yanju,et al. Research on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the Lower Yangtze River-South Yellow Sea Seismic Zone. EARTHQUKE RESEARCH IN CHINA,2013.27(2):178~190.

[13] Xie Zhuojuan,Lv Yuejun,Peng Yanju,et al. Analysis on Completeness of Small Earthquake Data in the Northeast Seismic Zone and Its Influence on Seismicity Parameters. EARTHQU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27(3):370~381.

[14] 谢卓娟,吕悦军,彭艳菊,. 东北地震区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及其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研究.中国地震. 2012,28(3):256~265.

[15] 谢卓娟,吕悦军,张力方.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区带划分中的应用以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为例. 西北地震学报,201234(3) 277~283

[16] 谢卓娟,吕悦军,兰景岩,.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2012, 32(4). 11~21.

[17] 谢卓娟,吕悦军,彭艳菊,等.中国大陆及邻区面波震级与近震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研究.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2, 24. 74~88.

[18] 谢卓娟,吕悦军,张力方,等.基于现代地震资料确定汾渭地震带分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27(3):0894-0902.

[19] 谢卓娟,吕悦军,彭艳菊,等.渤海海域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 震灾防御技术,2008,3(3):311-320.

合作者论文:

[1] Jie Wang,Chong Xu, Zhuojuan Xie, Yu Li, Lifang Zhang, Yuejun Lv*.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eismic landslide hazards in Sichuan, China, using a SCM-ANFIS model under different ground motion.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5.

[2]李世杰,罗丹芩,唐德龙,谢卓娟等. 贵州地区“小震大灾”现象剖析——以2024724日贵州水城ML 4.6地震为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4.45(6):171-176.

[3]李欣蔚,张广伟,谢卓娟,李世杰,吕悦军. 2021四川泸县M6.0地震发震机理及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11):4284-4298.

[4]李欣蔚,张广伟,谢卓娟,李世杰,吕悦军. 渤海海域地震震源机制解与现今应力场特征.中国地震,2022384):708-720.

[5]徐伟进,李雪婧,谢卓娟,吕悦军,高战武.中国海域及邻区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2021161):39-50.

[6]吴果,冉洪流,周庆,谢卓娟. 中国海域及邻区自适应空间平滑地震活动模型.地震地质,2022441):153-172.

[7]吴果,李建强,冉洪流,周庆,谢卓娟.中国海域及邻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矩震级转换模型.中国地震,2021373):659-670.

[8]孟昭彤,刘静伟,谢卓娟,吕悦军.b值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地震危险性的关联分析.地球物理学进展,20211):0030-0038.

[9]王恩惠,张广伟,谢卓娟,吕悦军. 盐城地区小震精定位及构造意义.地球物理学进展,2020352):0461-0466.

[10]沙海军,吕悦军,谢卓娟. 新版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的编制和特点.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81-5.

[11]李爽,吕悦军,方怡,谢卓娟. 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对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放大效应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7121):133-144.

[12]陈阳,吕悦军,谢卓娟,潘龙. 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研究.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338-47.

[13]张力方,吕悦军,兰景岩,谢卓娟. 空间光滑活动模型在东部海域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2013363):342-351.

[14]徐丹丹,吕悦军,荣棉水,谢卓娟,张力方. 考虑地震环境影响的高层建筑设定地震研究.2012263):285-293.

[15]王玉婷,吕悦军,谢卓娟,张力方. 河北平原地震带的现今活动性分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33(2)6-14.

[16]兰景岩,刘化涤,吕悦军,谢卓娟. 渤海海域典型场地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值. 地震研究2012,35(2)260-267.

[17]彭艳菊,张力方,吕悦军,谢卓娟. 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确定方法的比较. 中国地震2011,27(4)376-385.

[18]兰景岩,吕悦军,彭艳菊,谢卓娟. 渤海海域典型场地土的动力学特征. 世界地震工程. 2011,27(3)23-31.

  [19]张力方,吕悦军,彭艳菊,谢卓娟. 基于中小地震应变能密度的地震活动性图像分析. 中国地震2008,24(4)407-414

[20]彭艳菊, 孟小红, 吕悦军, 谢卓娟, 张力方. 2008. 我国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地球物理学进展, 23(5):1377-1388.

[21]张力方,吕悦军,彭艳菊,谢卓娟.用空间光滑方法评估弱地震活动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震灾防御技术,200831):27-36.

出版物:

[1]吕悦军,谢卓娟,彭艳菊,刘冬英.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础图件四GS20151325-中国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地震出版社,2016.    

[2]沙海军,谢卓娟,吕悦军,刘冬英.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础图件二GS20151323-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 地震出版社,2016.

[3]吕悦军,王健,汪素云,彭艳菊,高阿甲,谢卓娟.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础图件三GS20151322-中国及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 地震出版社,2016.

软件著作权: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谢卓娟,吕悦军,徐伟进,基于海域地震目录分析的不同地震震级标度之间的转换系统V1.0, 登记号:2022SR0608067

高原铁路沿线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一张图”平台V1.0,登记号:2024SR0390313

发明专利:

高原高寒铁路地震灾害场景模拟方法. 专利号:ZL2024107255594. 发明人:谢卓娟,李昱李棋栋周懿国吕悦军. 授权时间: 2024.9.6.

标准:

中国地震学会团体标准.《海域地震动参数区划技术规范》. 2024-1-23发布(主要起草人)

指南: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川藏铁路特大地震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指南》(报批稿).2024(第一起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