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习近平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构造分析

发布时间: 2025-01-15

来源: 地震灾害研究中心

一、地震参数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 ,87.45°E)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另据USGS网站消息,本次地震震级MWW7.1,震中位置28.639°N  87.361°E,与中国地震台网公布震中位置相比,向西北方向偏离约18km)震区海拔大致在4100m至8000m以上。震区西南部毗邻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现代冰川发育。震中位置距珠峰约75km,距绒布寺约70km。地势起伏超过4500m。

 

二、区域背景
       在区域大地构造上,本次地震发生在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的喜马拉雅地块内。震中所在大地构造二级单元为东西向条带状展布的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主要出露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层。其北侧紧邻二级单元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出露中-上元古宇、古生界、古近系地层;南侧为高喜马拉雅基底杂岩带,地层以中上元古宇为主。南亚次大陆在震区定日与定结县交接处形成局部向北突起的小型构造结。本次地震位于该小型构造结的西侧。

三、发震断裂
       传统观点认为高原南部地区同时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张应力作用,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所处的伸展环境发育正断层系以及对应的拉张型地震。据姜文亮课题组InSAR结果,证明本次地震是一个正断层破裂过程,推断发震断裂为登么错断裂。InSAR结果显示震中最大变形发生在上盘,最大变形量接近2m。与登么错断层空间展布基本一致。与震源机制解获得近南北向破裂性质基本吻合。另据中国地震局地球所依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提供的2m/8m光学卫星星座,通过影像解译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不连续分布于登么措东岸,长约11km,具拉张性质,最宽处接近200m。与InSAR形变场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偏移。具体原因或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和解释。

四、应急管理
       作为正断型地震,定日地震震级较大,其对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诱发新一轮的地震发生。尤其冰后期地形,一方面持续冰消过程带来的均衡反弹,还面临强烈的侵蚀卸载。这点值得地震地质调查和地方震害防御部门重点关注。
另外,本次地震震区地形崎岖,地震容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过程,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另外,震区冰湖和冰川广泛发育,强地面运动引起的冰湖溃决和冰川跃动是另一类可能的灾害风险。已有遥感资料表明,震区南部珠峰东侧部分冰川,具有显著的跃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