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习近平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赵国泽研究员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 2021-07-12

来源: 办公室

      2021年7月7日下午,应陈小斌研究员邀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赵国泽研究员来我院做了题为“大地电磁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学术报告。

       赵国泽研究员的报告,概述了大地电磁法在岩石圈深部结构与动力学、地震孕震环境与发震机制、油气和矿床勘探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详细介绍了大地电磁法在数据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反演等重要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讨论了电磁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趋势,指出大地电磁法未来发展的机遇。

       本次学术讲座吸引了灾研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等2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到现场参加,也吸引了200余人参与同步直播的网络会议。现场和线上的多位学者积极发言交流,参会人员收益匪浅。

人物名片:

       赵国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首批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深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所科技委委员等。曾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荣誉理事;2003年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现任主任;曾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曾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20多个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或副主任;曾任国际地球电磁委员会(I-2WG, IAGA)观察员;现任“国际地震火山电磁研究会”(EMSEV)执行局成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首席科学家;中国地震电磁卫星(CSES,张衡一号)设计专家组顾问;科技部和欧空局国际合作“龙计划”项目地震预测专题中方首席研究专家。与俄罗斯、日本、乌克兰、英国、加拿大等国专家开展多项国际合作研究。
      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重点项目共6项,负责“六五”以来的国家五年发展计划项目、305、863、973、国家地震局、科技部、发改委等在地壳深部构造、地震深部构造、城市活断层、火山、油气、金矿、煤田水文地质、地下水及国际合作等30多个目项。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数字化大地电磁系统研制,研发大地电磁“塑体”模型二维反演方法,最早(1986年)提出华北平原盆地岩石圈减薄的上地幔软流圈上涌模式假说,率先在长白山、五大连池等火山区开展电磁探测,首先在我国开展网式大地电磁(Network-MT)方法研究和从事海洋电磁探测研究,提出大陆地块地壳和地震活动带的电性结构特点,较早提出青藏高原东边缘“管流层”电磁探测证据。开创了人工源极低频电磁(CSELF)新技术。主持2008年规模最大的“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曾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在Geology、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客座编辑Surveys in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等5期论文专辑。现任地震学报、曾任地震地质等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