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等-EPSL】此前未被发现的、长达1000公里的其香错断裂控制着青藏高原中部向东逃逸
发布时间: 2024-10-17
来源: 地震灾害研究中心
青藏高原现今变形的定量运动学模型对理解其生长机制至关重要。2500 公里长的、右旋走滑的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高原向东挤出的南部边界,后来受到共轭走滑断层(200-300 公里)挑战。基于Google Earth卫星和野外考察,获取了一条此前未被文献记载的、长约1000公里、近东西走向的左旋其香错断层(QXCF)的几何展布(图1)。通过高分辨率无人机地形测量、宇宙成因核素(10Be)暴露测年和铀系(U-series)测年对相距约240公里的3个地点的古湖岸线和若干冲积扇进行测定(图2-6),显示在过去约12万年里,该断层累积了高达约450米的左旋位移,定量约束了该断层的左旋水平滑动速率为3.5±0.2毫米/年(图7)。4次大型古地震(Mw 7.9-8.0)可能曾破裂其香错断裂超过300公里的断层段,具有约9-10米的特征位移和2500-2900年的复发间隔。该断层横跨整个西藏中部,连接了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孜-鲜水河断裂与西藏中南部的格仁错断裂和当惹雍错断裂(图8-9)。研究表明,其香错断裂是贯穿羌塘地体最重要的构造边界(图10),显著贡献了西藏中东部大规模东向逃逸和挑战了中高原“V”型共轭走滑断层模型。因此,在青藏高原变形模型中包括该断裂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中科院分区1区Top。详见:Li, K.*, Chevalier, M.L., Tapponnier, P., Xu, X.W., Wang, S.G., Kang, W.J., 2024.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1000 km-long Qixiang Co fault governs eastward escape of central Tibet.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644: 118928.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4.118928
图1. 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活动断裂分布图




图6. DC研究点古湖岸线位错无人机数据及后滑重建



